
商场为什么需要O2O,其背后关键的驱动力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商场经营环境的深刻变化。 以前消费者逛商场基本靠腿,买东西结账,走到结账台结账付款;消费者要吃饭,到餐饮商家领个号;想看电影,走到票房买票看电影;想知道厕所在哪里,腿着去看导视屏。
而现在,许多事手机已经可以做到了,手机已经成为消费者逛商场在商场消费的第一信息渠道,如果商场还不去占领手机端,不能够让消费者能够用手机可以让商场与消费者互动,那就相当于商场自己瘸了一条腿。
开通微信和支付宝服务窗就是O2O吗?
有媒体报道,跟50 个商场聊(我去年真的跟50 家商场聊过),50 家人家会告诉你至少30 种答案,还有20 家会用一种茫然的眼神无辜的看着你。
很多商场觉得上个微信服务号、订阅号就是O2O,有的商场认为跟微信支付、跟支付宝打通支付就是O2O 了,有的商场认为 O2O就是做个“小淘宝”在APP 卖商场的东西,这些都只是O2O 的一部分,甚至连一部分都不是,因为出发点就错了,方向错了再努力也是枉然。
商场O2O 说白了其实就是云端二字,云说的是商场的服务行为云端化,端说的是对移动端的覆盖和渗透。这其中商场服务行为的云端化是根本,也是最难的部分,为什么说云端化很难呢? 源自商场的惯性思维、架构、运营管理架构,传统商场都是基于本地局域网来经营,为了数据安全(也因不愿投资和惰性)POS 机、会员服务器都是在本地服务器上跑的,导致了这些数据很难和消费者手机端互动。商场运营都是以 PC 端为中心的,网站搞得很漂亮,只是现在消费者越来越不爱从商场网站获取信息了。
挑战在哪里?
无论是微信还是支付宝,还是大众点评,除了大规模的红包和奖励进行阶段性的刺激,培养习惯之外,对于用户来讲,并有较好的推进O2O的举措,可以说找不到入口。
很多商场开通公众号,微博等工具,也停留在宣传而已,并没有实际性的服务改造和升级,只能是隔靴搔痒。当然,有一些大的集团,采用了面向用户的APP服务开发,面向是管理转型的IT系统,也还是都无法打通服务和用户,打通企业和客户之间的连接。商场O2O的最佳工具是什么?
做微信做支付前做好WiFi
没有良好的无线网络,如何开展O2O?同时WiFi所起到的无可替代的入口效应,无论是上网的刚需,还是对用户信息和行为的获取都起到了“极高的性价比”。况且,WiFi所带来的用户行为轨迹,地址信息更是无可替代。
正是如此,无论是微信还是支付宝,都在大力与商业WiFi展开合作。而WiFi企业也一直在探索如何帮助企业做好O2O,如小云WiFi解决方案,再如WiFiSong、芝麻科技的大数据探索,最近拿到C轮融资的迈外迪也在积极探索,从广告模式走向运营模式,这就是提到的商业WiFi2.0时代的到来,将为广大的商家提供有价值的基于WiFi的综合信息化服务,协助企业进行O2O的转型。
之前有报道的“万能钥匙布局O2O的五大挑战”也是一个积极的O2O探索信号。
云端化的轻度解决方案是趋势
商场自行开发一套O2O 服务体系国内目前很少有做得好的,万达是其中一家做的比较好的,但要知道万达开发这套O2O 体系投入了多少的人力物力?
这些人力物力分摊在万达上百家商场里倒是可以接受,如果商场只有十家,那将是个天文数字,做商业经营的强项不在IT,要招聘和维护一个庞大的IT 开发人员团队对大多数商场都是不现实的,如果市场上有好的第三方O2O 体系供应商,那这是对商场最好的选择,实施速度、成本都有保证。云服务的搭建是类似情况,商场觉得自己搭建私有云服务的方式安全,但无论公有云私有云其安全级别其实都是一样,自己搭建私有云也是成本高昂,每年还得一批人去维护云服务,这也是不小的维护投入。
目前很多商业WiFi企业也开始自身的升级和转型,从搭建网络到做服务,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解决方案,在APP 和网页端轻度服务中,可以说分工明确,而对于大多数商家来讲,轻度的云端方案将是主流。